一、選用優良品種
適宜早春大棚種植的小果型西瓜品種有早春紅玉、春光、拿比特、萬福來等;中果型西瓜品種有8424、早佳3號、京欣一號等,大棚西瓜長季節栽培(簡稱一茬多收)建議選用中果型品種。
二、育苗技術
1、浸種 一般采用溫湯浸種方法,將曬種并精選過的種子放入55℃的溫水中,攪拌冷卻后再浸4-5小時,然后用清水沖洗。
2、催芽 將洗凈的種子用透氣性好的濕紗布包好,置30℃溫度恒溫箱中催芽。若種子數量少,用濕紗布包好后放在貼身的內衣口袋中催芽。24小時種子開始露白,露白即可播種。(注意:包衣種子都進行了消毒處理,可直接播種)。
3、營養土配制、消毒和制缽 營養土采用疏松透氣、肥沃、無病菌、無蟲卵、無雜草種子、保水保肥能力強、移栽時不易破碎,并富含有機質的水稻土。營養土配制:按床土90%+腐熟豬榭8-10%+過磷酸鈣1%的比例混和。注意一定要使用腐熟的有機肥。
營養土可用30%苗菌敵800倍液噴霧并拌勻。西瓜育苗最好采用直徑8~10厘米塑料營養缽育苗,這樣可以在定植時減少傷根,提高成活率。
4、育苗時期與育苗方式 于1月中下旬~2月初播種育苗,采用電加溫線加溫育苗和4~5膜覆蓋方法。
5、播種露白的種子即可播種。選晴天中午播種,播種時營養土應濕潤,每缽播一粒種子,種子平放,然后覆蓋1厘米左右拌有藥劑的蓋籽泥。播后缽體上覆一層地膜,再撐小環棚,夜間覆蓋草簾或無紡布以防霜凍。采用多膜覆蓋,播前缽體應加溫預熱,高溫高濕有利出苗。出苗時,如出現種殼不脫落的“帶帽”現象,可在早晨種皮比較濕潤且軟時進行人工摘除。
6、苗床管理
溫度管理從播種到出苗要求較高的溫度,一般要求苗床內須達到30℃,以保證早出苗。出苗到真葉長出要求低溫管理,床內氣溫白天為22~25℃,夜間為 14~15℃,如果夜溫過高,則易引起“高腳苗”、“徒長苗”。真葉長出到定植前7~10天,要求相對較高的溫度,以促進幼苗的生長,這個時期要求白天苗床內氣溫為25~28℃,夜間為15~18℃。定植前7~10天,是煉苗階段,要求幼苗逐漸適應定植環境的溫度條件,管理上要使苗床溫度逐漸降低。
光照管理 苗床保持良好的光照是培育壯苗的關鍵。增加苗床光照的措施是早揭、晚蓋覆蓋物,即使在陰天情況下白天也應揭膜,以增加苗床的光照時間。
通風管理 苗床通風可與苗床溫度管理結合進行。當苗床內溫度達到所需溫度時,就應揭開薄膜降低床溫(即同時達到通風目的)。
水分管理 苗床一般不澆水。如出現床土落干現象,應及時澆水,床土一旦缺水,幼苗則會生長緩慢,真葉變小。
病害防治西瓜的苗期病害主要是猝到病、立枯病、炭疽病等。對苗期病害應采取綜合防治措施。首先,應進行種子消毒。其次,應采用無病菌床土,有機肥應充分腐熟。第三,科學的苗床管理,使苗床內保持適宜的溫度和濕度。第四,發生病害后應及時用藥劑防治,可用苗菌敵、普力克、百菌清、甲基托布津、殺毒礬、阿米西達、百克、適樂時等藥劑防治。
三、大田準備工作
1、田塊選擇 選擇地勢高爽、排灌方便、土質疏松、肥力好、交通便利,五年以上未種過瓜類作物的水稻田。
2、施好基肥 整地時將基肥撒施,并深翻入土壤。一般畝施商品有機肥250公斤、進口三元復合肥50公斤和過磷酸鈣50公斤。
3、搭大棚、鋪地膜 移栽前20-30天,搭好大棚蓋好膜,棚長度以50—60米為宜,一茬多收栽培的大棚長度以30-40米為宜。移栽前一周鋪好地膜,地膜要全覆蓋,以利于提高土溫。
4、開好溝系西瓜是喜旱作物,不耐澇,要求溝系配套,降低地下水位。結合大棚覆膜壓土,棚的四周開好配套溝系,棚與棚間的溝深0.3米,寬度約0.3米,棚的兩端溝深超過0.35米,并與深度超過0.4米的出水溝相通,并經常做好清理溝系工作,保持溝系暢通,做到雨停水干。
5、整地做畦 在6米寬的大棚中,作畦寬2.5米~3.0米、高15~20厘米,畦面呈龜背形,中間開8~10厘米深,30~40厘米寬的溝,幼苗就定植在畦的中央。一般采用南北行向定植。